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人文菏泽  > 正文

行走在黄河边

作者: 王义尚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3-01-11 09:17

鄄城董口镇是黄河的转弯处,也是早年多次决口的险要地段,堤内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。站在黄河岸边,此时的黄河水没了夏秋天的汹涌奔腾,就像一匹被驯服了的良驹,显得是那么的静谧而安然。细看水上那密布微微绽动着的波纹,在夕阳的映照下,呈现出一片金黄似火的亮丽,形如一块巨大的平板玻璃镶嵌,又像是被镀上一层古铜色的金粉,令人大开眼界,差点叫出声来。再向北方对岸远远地望去,足有五六百米宽的黄河水面非常抢眼,让人顿觉宽广博大而又十分地惬意。

望着那宽展的河道,高高的大堤,为防止洪水的撞击与冲刷,河的斜坡码放着许多整齐的石垛,在东侧的不远处,是黄河滩区居民迁居的新社区。倏尔,有种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般的悠然。正陷入沉思,走来一位鬓发花白的老者,说是黄河岸边的保洁员,看着他非常认真地捡拾起每一件垃圾杂物,能想象出他长年累月地在此坚守自己的职责,以辛勤地付出确保了黄河岸边的洁净与美丽,同时亦呵护着黄河的生态与安然。

注目西边那一轮摇摇欲坠的落日,快要接近水面,忽然想起王维的诗句: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。一种奇特瑰丽自然壮观的美景,被塑造得淋漓尽致,真乃是境界阔大、气象雄浑到了极致。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凝聚了悠久光辉的历史,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,又意味着民族从苦难中一路走来,再到崛起的腾飞。

有关黄河的治理,如何化害为利造福于民,一代伟人毛泽东曾三次视察过黄河,并多次强调一定“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”,不仅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高度关心,还展现出伟人治理黄河的气魄,而且还看出他作为人民的伟大领袖,非常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。近些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到沿黄河省区考察,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和思考,并强调“治理黄河重在保护,要在治理”及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保障黄河长治久安”等指示。对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好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,明确提出了施行决策与发展的方向。

资料显示,黄河流经菏泽的东明、牡丹区、鄄城、郓城等五县区。由于每年黄河的冲刷,这里不仅留有一条绵延的定陶古道,而且还形成了天然的冲积平原,有利于庄稼的种植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大特产,那就是沙土。据专家统计,每年黄河都会生产大约十六亿吨的泥沙,其中有四分之三流入大海,而剩下的四分之一就大都留在了黄河的下游地区,而定陶区就是黄河泥沙淤积丰富的地方。

按保洁员提供的路线,我们又赶往4公里以外的李村镇在建黄河公路特大桥。大约10分钟后,就来到李村的黄河建桥处。下了车走上黄河浮桥,负责承建黄河公路特大桥的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,一名工程人员主动向我们介绍:山东段菏泽市境内黄河特大桥工程,起自河南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,经濮阳段至鲁豫交界处跨黄河,于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东高寨东北跨域黄河南大堤向南,止于东高寨东南,于牡丹区与鄄城县交界处到达项目终点。项目路线全长15.7公里,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,设计速度100公里/小时,是国内首创的波形钢腹板桥,其中引桥部分采用的是折线配筋的预应力先张T梁,在国内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种桥梁技术。

驻足黄河边,凝望九曲连环的黄河向东流去,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向黄海之滨,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。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被她雄壮的气势所折服,从《诗经》到《唐诗宋词》,从《史记》再到《资治通鉴》,多少不朽的典籍辞章,都是以精美绝伦的气度描绘她,一次次地让人心里感到火一般的炽烈情怀,怎不叫人热血奔涌?! 

 王义尚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